众所周知,在孙晓云公开反对将书法纯艺术化后,王镛也立场鲜明的表示,现在的书法没有实用性,不是艺术是什么?书法就是艺术,评价一副书法作品,就是要站在艺术的立场发言。
这种公然对立的学术之争,已经多年不见。这也说明,书法的发展又到了十字路口。对于王镛的说法,孙晓云没有做回应,反而是另一支书坛铁笔田蕴章,却坐不住了。他清楚明白地告诉王镛:你问书法是什么,那我告诉你,书法不是艺术范畴,属于文化范畴。文化起决定作用,文化决定了书法,在具体领域,艺术跟文化没有必然关系。书法是由内而外的文化体现,艺术是由外而内的纯技术性东西。换句话说,书法是内容决定形式,艺术是形式决定内容。没有文化底蕴的书法,穷尽形变之技能,都是不屑一顾的,不是说掺杂一点西方的东西,就很高大上,哪些形式上的技艺,与书法的文化性相比,无疑是肤浅的。
田蕴章认为,书法是文人的事,以文化为核心,艺术是一种技术,以个性技巧为核心。古代书法家无一不是大学士,足以说明书法与文化的密切关系。当然传统书法也需要个性,不是一提到传统就是模仿,模仿主要是为了学习书法的共性,在模仿的同时也可以领悟古人的个性,再在共性的基础上,领悟文本内容,发挥自己的个性。正如林散之说的“先像后不像,先无我后有我。”林散之去世前一天,还坚持要临帖。而现在艺术书法家,基本没有人临帖了,甚至还耻笑临帖者。
绘画当然是艺术。王镛是对西艺特别崇尚的一位画家,免不了用绘画的思维看待书法,包括乱书创作者王冬龄、射书创作者邵岩、盲书创作者张强等,都是高校美术教授,他们深受西方艺术熏陶。于是想洋为中用,改造中国书法,这个出发点是好的。
而田蕴章、孙晓云、苏士澍、杨再春、范曾等,都是专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,传统文化底蕴确实也非前面几位画家可比,他们想保住中国文化精髓的纯洁性。出发点也是美好的。
在这种情况下,历史是唯一的公正人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,人民喜欢的,人民就会进入历史,否则会被扫入垃圾箱。因为空气不可能给你一代一代传下去。不过小编认为,书法归于文化似乎更有说服力。毕竟先有文化才有书法,而作为纯艺术比如绘画、音乐、雕刻等,显然不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