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亡簋,西周初期著名青铜器。天亡,即作此簋的人。因器中铭文开头是“王又大丰”,所以又被称为“大丰簋”; 簋是食器,用以盛食物,相当于现代的饭碗。于清道光年间(约1840—1850)出土于陕西郿县(今宝鸡市眉县)
天亡簋高24.2厘米,口径21厘米,底径18.5厘米。此器肃朴庄重,周身饰以旋龙纹,器侈口,四兽首耳,下垂方珥,鼓腹较深,圈足下连铸方座。这种四耳方座青铜簋,是西周初期独有的样式,簋身和方座装饰两两相对的夔纹,夔体卷曲,状如蜗牛,这种体态的夔纹也是周初特征。是西周初年武王时期的标准铜器
更为重要的是天亡簋内底有78字铭文,是确认商周牧野之战的极其珍贵史料,也是研究西周初年祭祀制度的珍贵史料。
公元前十一世纪,周武王在牧野(今河南淇县)打败了殷纣王,建立了周朝。这件簋底的铭文就记述周武王灭商后第十二天(乙亥日)在“天室”举行祭祀大典,祭告其父周文王,多亏祖先和父亲文王的保佑,才得以伐纣成功。并取代商王的地位来祭祀天上神帝。作器者天亡襄助武王举行仪式,祭祀典礼之后,武王举行盛大的宴享,天亡受赏赐,于是铸造这件簋来铭记荣宠。全文如下:
乙亥,王又(有)大丰(礼)。王凡三方,王祀于天室。降,天天亡簋铭文亡又(佑)王。衣(殷)祀于王丕显考文王,事喜上帝。文王德在上,丕显王作省,丕肆王作赓。丕克乞(迄)衣(殷)王祀。丁丑,王飨大宜。王降。亡得爵复觵。唯朕又(有)蔑,每(敏)扬王休于尊簋。
翻译:灭商后第十二天乙亥日,周武王在嵩山之上举行封禅大礼。武王居高临下眺望着东、南、西三方,在嵩山的太室山上祭祀享神。神灵降临。武王于是向父亲(也就是尸,灵媒)询问:“亲爱的父亲啊,天帝他老人家会保佑我们的王朝吗?”武王接着给他天帝身边毫不显眼的父王之灵送上了华丽的衣服。(被附身的“尸”向武王转述文王的回答)“文王在天上很讨天帝他老人家的喜欢,所以他会在天上护佑你,不过你在上帝眼里你只是一个卑微弱小的人王罢了,你不可肆意妄为,不可放纵自己” 给文王尸主送衣服的程序就这样走完了。
丁丑日,(乙亥日封禅大典之后两天),武王大宴群臣,杀牛宰羊,给所有的有功之臣都分了块祭肉。武王屈尊降临宴会,举杯道:“干杯!都把杯底亮过来”。我很荣幸(有庆)地在武王举行的开国大典上分到了一块祭肉,还和武王一起喝过酒!真是太令人激动了,武王万岁!我要把这件光荣的事情刻于金簋,书之竹帛,让后世子孙们都能分享我的荣耀!
文中的 “衣祀”指遍祀先王;“事喜上帝”的“喜”,即《诗经•商颂•玄鸟》中“大糦是承”的“糦”,即祭上帝。
铭文字形参差错杂,变动不居,在拙朴散乱中显示运动与和诣之美,有轻有重的笔画在某种程度上有自然书写带来的笔墨痕迹。其铭文用韵协调 ,是赋体先河
天亡簋出土以后很长时间失去踪迹。1956年忽然又在上海发现,令学者们惊喜不已。现藏于中国博国家物馆。
用户留言